中国移民在美国的职场内卷,是另一种卷法 |三明治电台
OverSeed栏目的名字取自Overseas的谐音,我们会在这个栏目中连接更多的三明治海外作者,听见多元社会背景下的华人境遇,让不同经纬度之间的对话成为一颗种子。OverSeed栏目的前几期,我们邀请来自美国的女性作者共同交流她们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思考。这些讨论有一部分内容关于中美之间,但更多的是跨越国界的、对个人身份和生活状态的反思。
当我们对“内卷”的讨论逐渐倦怠,听见另一种社会背景下的“卷法”也许能够找到新的视角和解法。
三明治电台特别栏目「OverSeed」的第二期,方肉、珊珊、小鱼和许大娃讲述了她们在美国的职业选择和她们眼中的内卷。
点击收听本期节目
四位作者正在生活的不同阶段:方肉在波士顿完成自己的研究生课程;珊珊结束转行的尝试,回到小学校园当老师;小鱼就职于硅谷的科技公司;大娃不久前搬到上海,开始自由职业。
她们讨论了移民身份在美国的职场中所面临的挑战,以及这种挑战和内卷的交叉性。在思考学历和工作履历能够带给个人的职业选择之外,她们同样关注技术发展会带来哪些新的职业可能,“转码”是不是新的美国梦?
我们依然希望保持对话,想去除工作所定义的狭隘价值,去除被异化的部分,像一个完整的人那样说话和聊天。节目播出前, 作者们写下了本期节目的录制感受。
方肉
坐标:波士顿
诗人,厨子,写作者,实干家,小猫她妈
对于盲目纵向对比的拒绝
距离录这个播客已经过了很久,我的职业规划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那个时候正在纠结是回国工作,留在厂里工作,还是去读研。我和很多前辈沟通,和那个谨小慎微和横冲直撞的自己自洽,在梦想和现实之中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。我怀抱着一种恐惧,去面对另一种恐惧。我费劲心思从一种日常跳跃到另外一种日常。这种不安和恐惧慢慢地变成了小孩方肉的模样,从这个成年女性的身上分割开来。我摸着她的头,对她说,无意义也是有意义的。我忙碌着,状似忙碌着,帮她应付着“无意义”。我后来从工厂辞职了,在做一些实习和兼职。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写作。我选择了一条状似没有那么稳定的路,先例不多,建议也不多。最后的工作可能都也都大同小异。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和内卷较劲。放弃内卷倒不是指自暴自弃,只是一种对于盲目纵向对比的拒绝。这是一种逆流而上,一种毫无意义的死磕,也是一种和意义和效用的搏斗。我强迫自己,把自己按在椅子上问自己:我到底喜欢什么?我们能够如何挖掘热爱,在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爱之后保护灵性?内卷不是答案,逃脱内卷也不是。前路是痛苦的,浪漫的,没有尽头的苦修和自省。
珊珊
坐标:纽约
折腾一大圈,还在寻找生活的意义
生命应该是蓬勃的,
充满好奇的
“内卷”这个学术词汇悄悄地变成了这两年的网络热词,为了录这期节目,我特意去查了一下本义:“内卷化(英語:Involution)是一个社会学概念,也翻译为过密化,用以形容社会文化重复劳作、发展迟缓。”(摘自wikipedia)
随着网络上的不断引用,“内卷“渐渐脱离了社会学范畴,用来指代不健康的竞争状态,诸如硕博扎堆一个基础岗位应聘,一眼望不到头的996。孩子们也被迫加入“内卷”大军,上不完的补习班,“海淀妈妈”,鸡娃,牛娃之类的新词,每天都在刷新着我们的认知。与“内卷”同时变成网络热词的,还有”躺平“。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。
我心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:我们从小被教育”要努力“,那努力的正确姿势到底是什么?别人走,我们要努力跑?那碰到跑得快的人,我们还要继续努力长出翅膀飞吗?如果不想跑了,“原地躺平”到底可以吗?人一定要努力吗?
感谢三明治在我琢磨不透这个问题的时候,搭建了这样一个讨论平台。非常凑巧,每个主播都处于人生或者职业的不同阶段:刚出大学校园的方肉,职业道路稳扎稳打的小鱼,转行探索期的大娃,还有转行失败回归本行的我。
我的转行故事其实没有讲给太多身边的人听过,因为毕竟不太符合“逆流而上翻盘成功“的主流叙事话语,也特别害怕打破一些对现实不满酝酿转行的小伙伴们心中的乌托邦。我说出来的时候小心翼翼,但是很快被大家们的善意打动,最后我这个“厨房女工”和“罐头厂女工”方肉的体验汇合于出国了才更明白马克思说的“人的异化”的玩笑话。
大笑中,有些问题也慢慢释然。正是这些或好或坏的体验,组成了我们各自迥异的人生。“人是目的,而非手段”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引用来反抗内卷。生命应该是蓬勃的,充满好奇的,自由自在的。愿我们都有“努力自由”,也有“躺平自由”。
小鱼
坐标:加州
吃蘑菇的数据科学家
再少一些隔阂,
多一些理解
最近在和一些人交谈的过程中,突然被唤起记忆里小时候非常浅薄的理想。但是仔细回想一下,还是可以记得那时候的满腔热情,以及发现原来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依旧喜欢的那种喜悦,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何等珍贵。刚好当下想做一些改变,也比较幸运地有了这些交谈的机会。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,算是经历过或长或短时间的大中华、亚太和欧美的职场。真要细说大中华区从南往北,两岸三地也是各有不同,欧与美也是。硅谷,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。哪里都不是天堂,只有合适与不合适。在和三明治的小伙伴们做这一期播客的时候也是这样,能感受到久违的那种,哇,天南海北,世界真奇妙啊,这样美妙的感觉。原来光鲜的米其林后厨房也会伤痕累累,原来用农忙的夏季可以换来躺平的冬季。当我摁下录音暂停键,摘下耳机,还是继续回到了自己的小黑屏里。原本自己的心态就不算太差,现在感觉更平和了。这一场病毒也改变了不少行业,虽然“社交距离”增加了,虚拟交流的手段却始终在尝试弥补。只希望不论哪种方式,不管是国界之间,还是行业之间,这个世界都可以再少一些隔阂,多一些理解。
许大娃
坐标:上海
斜杆里面有几个杠
我终于过上了“自由职业"生活
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,我一个人蜷缩在纽约的小公寓里,那时已经居家工作了一年。我和小伙伴谈自己“摇摇欲坠”的感觉:工作没有成就感,社交上和人失联,无法去探索新的职业可能。总之,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态,一种被困住的感觉。
现在,我辞了职,回了国,来到了上海,公寓也比纽约的大了一倍。回国之后,对于内卷的体会变得具体了起来:在著名996公司工作的老朋友会愤而辞职,新认识的朋友会因为加班而取消晚上的约,同学聚会大家都在聊升职和下一个风口。
我终于过上了“自由职业"生活:自由更多,职业很少。脱口秀,画画,教小朋友英语,教大朋友编程,教自己用编程来做创意创作。看似方向很多,但每天时间一大把,因为没有了打工的那种结构和责任感,周末和工作日的界限变得模糊,制定日程表变得困难。有趣的是,在低密度的时间里,专注也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:我总是忍不住跳出来怀疑,自己挑选做的事情有没有“价值”。
我开始重新审视“工作”这件事情。曾经我抗拒的是内卷,是无意义的追逐,是为了钱而奉献出生活,但或许它们并不是工作的本质属性。
前往小宇宙订阅我们的频道
阅读本期主播们的作品
方肉
珊珊
小鱼
许大娃
三明治电台是鼓励你把生活写下来的平台“三明治”创办的播客节目,编辑们自由组合访谈有故事的嘉宾,我们对有意思的话题穷追不舍,邀请更多人一起“把生活过成选题”。我们同样也会不定期在这里推出一些特别版音频节目,如独白、声音剧场等。
推荐使用小宇宙App、Apple播客收听节目,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、喜马拉雅收听。
往期节目:
挤时间录播客的妈妈们,想说说我们如何决定成为母亲 「OverSeed栏目」
— 近期活动推荐 —
· · · · ·